为切实推动管好用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补助资金,河北监管局立足职能定位,以绩效评价为抓手,通过创新工作机制、优化工作方式、深化结果运用等举措,助力资金“用在刀刃上”,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走深走实。
一、坚持高位统筹,构建“省市县”协同评价工作机制
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涉及省市县三级住建、财政等部门,资金使用环节多、管理链条长,做好绩效评价必须凝聚多方合力。为此,河北监管局建立了绩效评价协同工作机制。一方面,监管局发挥主导作用,负责工作方案制定、现场评价实施、问题整改督导;另一方面,省市县各级地方部门分别承担统筹调度、政策数据提供、现场工作配合等职责。在评价启动阶段,河北监管局召集省财政、住建等部门召开专题部署会,明确各方责任清单,压实省市县各级工作责任。省级层面,负责统筹全省配合工作,提供省级政策,汇总全省数据;市级层面负责市域协调,补充各市政策数据;县级层面负责具体落实,协调项目单位配合。在现场评价中,结合各村实际,对照评价指标,召开省市县三级职能部门座谈会,就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研讨,提出有利于推进工作的建议,推动保护利用工作提质增效。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、相关村党支部书记参与指导,耐心听取代表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意见建议。在现场评价结束后,向省级部门通报评价情况,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要求,压实市县整改责任,督促项目主管部门、项目实施单位等立行立改。
二、坚持靶向发力,创新“点线面”评价工作模式
为确保评价工作有序有力开展,河北监管局推出“点线面”三维度评价工作模式,实现对资金使用效益、保护利用效果的全方位“扫描”。一是聚焦重点项目开展“点上深挖”。选取资金投入大、社会关注度高的示范村进行“解剖麻雀”式走访调查,通过查阅会计凭证、施工合同、验收报告等资料,逐笔核实资金流向,通过问卷调查、入户访谈等方式,广泛收集村民、游客、商户等群体的反馈意见,逐项关注产出效益。二是聚焦资金流程开展“线上追踪”。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,对补助资金从中央下达至地方、再到项目实施单位的拨付链条进行全程跟踪,绘制资金流向“流程图”,评价资金管理使用效益。依托住建部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清单,对项目立项、施工、验收进行全程追踪,评价项目建设管理效果。三是聚焦整体成效开展“面上评估”。将产出效益、满意度等主观指标与资金拨付进度、项目完工率等客观指标相结合,开展“定量+定性”的综合评价,促进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,进一步增强资金绩效理念,筑牢“花钱必问效、无效必问责”的责任意识,推动中央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不断提质增效。
三、强化成果运用,推动评价结果实现“闭环管理”
河北监管局坚持“评价—反馈—整改—提升”的闭环管理理念,在扎实做好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上,聚焦成果转化运用,归纳总结建言献策,不断推动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、政策完善的重要依据,持续提升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贡献度。一是注重推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,客观、真实、公正评价项目绩效,准确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,积极为财政资金分配提供决策参考,实现财政资源的精准匹配。二是注重推动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,透过绩效评价的财政监管视角,结合项目实施的内部视角,帮助评价单位整理资金使用的规范路径和负面清单。围绕近几年各示范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工作情况,总结提炼成功经验,从项目开展实际需求出发,提出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的意见建议,提升项目实施便利性和高效性。三是注重推动完善政策,绩效评价结合实地调研,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,及时反映基层声音,以总结报告、工作信息等方式积极向财政部有关司局反馈情况,提出建议,当好“参谋”。
信康配资-信康配资官网-在线炒股配资平台-互联网龙头股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